《管道的故事》被收录在五年级的北师大版语文教科书中

正在上五年级的孩子教科书里居然有管道的故事,真是太有危机感了!美国作家贝克.哈吉斯的《管道故事》出现在小学五年级的语文教科书中!特...
来源: 富爸爸自由企业家俱乐部 2018-04-10 09:49:54 A+

\

正在上五年级的孩子教科书里居然有管道的故事,真是太有危机感了!
 
美国作家贝克.哈吉斯的《管道故事》出现在小学五年级的语文教科书中!特意拍下来与你分享

\

故事的开始出现在教科书的第81页,故事梗概——意大利的一个小村子里,柏波罗和布鲁诺是村长任命的两个运水的人,布鲁诺很满意这样的工作,然而柏波罗却要修建一条管道,因为他觉得每天运水太辛苦,他已经想到了自己运不动的那一天。
 
\

82页——布鲁诺的生活进入暂时的悠然自得,而管道工柏波罗修管道的同时被人嘲笑,头几个月,他的努力并没有多大进展,他工作的很辛苦——比布鲁诺要辛 苦的多,因为晚上和周末他都在工作。但他从不气馁,并不断的提醒自己,“明天梦想的实现是建造在今天的牺牲上面的”,虽然,每次只能挖几英寸。
 
\

83页——七年过去了,布罗诺的生活几近艰难,因为长期提桶劳累,身体的状况每况愈下。正在此时,柏波罗的管道完工了,从此,他便不用在提水了,无论他 是否工作,水总是在源源不断的流入,吃饭时,水在流入:睡觉时,水在流入;周末旅游,水还在流入,同时,收入也越来越多。真是完全不同的结果。
 
\

84页——柏波罗的梦想是让全世界的每一个村子都有管道,他要将管道变成系统,并将他如何用更省时省力修建管道的方法分享出去,他再次邀请布鲁诺成为他的合作伙伴,布罗诺也终于明白了柏波罗心中这幅宏伟的蓝图。
 
故事读完了,其中提到的观念相信你一定很认同:一个人如果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就将被历史淘汰。短期的痛苦等于长期的回报。
 
从故事拉回到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对照自己,你是柏波罗,还是布鲁诺呢?你是在聪明的工作还是在勤奋的工作呢?
 
在职收入和不在职的收入,你只能2选1还是两者都能拿得到呢?
 
我们为什么要建造管道呢?这个故事就是最好的答案和说明!
 
收入形式决定生活方式,要改变收入形式才能真正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谈到收入形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提水桶的收入形式,《管道故事》是成功系统推向全世界的一本书,说的就是这个概念。
 
那么什么是水桶式的收入呢?就是像我们打工族,朝九晚五的去上班,提一桶水赚一桶钱,不管你的收入是多少,只要你是用时间、体力、或专业技能换取的收入部是水桶式的收入也叫做主动收入。
 
什么是管道式的收入呢?它就如同资产的收入,资产是可以创造价值的,简单说就是用钱用物赚钱。
 
例如,你有1500万存入银行,每个月得到2万元的利息,或者你有若干套房子出租,得到的租金,是不依靠你的时间体力和技能就有的收入。
 
这种收入就叫做管道式收入也叫被动收入。一旦你的被动收入能够维持你的生活,你就不需要去上班了,不需要你用时间体力专业技能赚取收入,这样你就实现了财务自由。
 
现在我们可以看看我自己有多少水桶式的收入?!有多少管道式的收入?!
 
难道我们就不能拥有自己的管道吗?我们每一个人没有做生意,却参与着世界上最大的生意——消费。我们每天都在消费,却不知道消费是有价值的。
 
我们可以建立一个人的管道,一个消费者的管道。也就是说,我们大家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消费者的管道。
 
\

谈到了消费,我们传统的消费观念是,我们源源不断地把我们赚到的钱花到商店或者超市中去,商店背后是大中小批发商,他们从厂家拿到了商品,送到零售店中。
 
就这样,商家就轻而易举地赚取了到消费者手上商品价格的50%的利润。例如一件商品10元钱,厂家只拿回了五元投入再生产,另外的5元被中间商赚取了,我们消费者的管道能不能直接从厂家进货而拿到给中间商的50%的利润呢?
 
反正我们也要消费,我们去找一些愿意把给中间商的钱给我们的厂家,如果我们能找到 这样的厂家,我们就可以去建立我们的人脉管道,得到给中间商的利润,我们不用生产,只管建立我们的顾客群,就可以了,这恰恰是我们的强项,因为我们本身就 在消费。
 
假如我们把这些消费计进整合起来,并把周围的消费人群组织起来,有人这样说,全世界的消费者联合起!
 
我们就可以不用投资在家里做代理,我们每个人可以按照 自己建立的客户群的多少,也就是管道的长短多少得到我们的利润,从消费者变成生产消费者,那什么是生产消费者呢?就是我们在花 钱的同时还能赚到钱。
 
进入21世纪,如果你还没有读过《管道故事》并将它深入生活或工作状态中,那么,你很有可能在玩一场错误的游戏!
 
今天做出决定,希望五年级的教科书能为你的人生助一臂之力!开始一个更加美丽健康的生活!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很多人因改变思维而获得成功!下一位为什么不是你呢?
 

分享 评论 (0)
推荐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