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陋习正在侵蚀中国部分学生会!

有学生坦言,大部分高校学生组织都能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引领了积极向上的校园风尚,营造了健康活泼的校园氛围,但少数学生组织模仿官场陋习...
来源:瞭望智库 作者:袁汝婷 刘良恒 2018-08-29 21:01:57 A+

学生会干事“鞍前马后”、主席部长派头十足;
 
学生骨干培训,白天学思政谈感受,晚上翻墙买酒通宵打牌;
 
聚餐是为了拉拢关系,敬酒要攀交情讲规矩;
 
办校园活动拿回扣,吃喝公款报销⋯⋯
 
文 | 袁汝婷 刘良恒
 
 
记者最近采访发现,部分高校学生组织就像“小官场”,“抱大腿”“混圈子”“打招呼”等不正之风盛行。
 
有学生坦言,大部分高校学生组织都能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引领了积极向上的校园风尚,营造了健康活泼的校园氛围,但少数学生组织模仿官场陋习,贻害无穷,亟待重视。
 
1
 
“那套话术和玩法,跟官场陋习没啥区别”
 
“我是靠学长‘打招呼’进的社团,所以一进去就有靠山。”
 
刚刚研究生毕业的许谦总结自己加入社团的感受,
 
“我在那里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怎么圆滑地搞关系。”
 
“酒过三巡,大家称兄道弟,动不动就说‘好兄弟多照顾啊’,会有一种暗暗攀比的心态,比如你给主席敬了酒,我和你是下一任换届选举的竞争对手,那我也要敬酒。”
 
许谦形容多次参与聚餐的感受,“那套话术和玩法,跟官场陋习没啥区别。比如喝酒‘你走一圈、我走一圈’,比如‘好好干啊,下一届是你的’这种暗示。”
 
在一些学生组织,溜须拍马盛行。
 
\
 
某高校学生会副主席刘川告诉记者,他担任校学生会“领导”期间,有部长要求部员记住学生会主席团所有“领导”的长相,在校园里碰上了,不能喊师兄师姐,要大声喊“主席好”。
 
“有些部长就会去揣摩主席的心思,觉得主动打招呼多了,主席有面子。还有人觉得,想在300多人的学生会出头,就得让主席认识我。”
 
奢靡浪费也存在于某些学生组织。刘川透露,一些学生会干部热衷于聚餐喝酒,更有甚者,吃喝的钱直接拿发票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费”里报销,“跟公款吃喝一样”。
 
最让许谦印象深刻的是办了一场校园活动之后,学生会主席请大家聚餐,在一个烤肉店,五六张桌子拼成一个长条,烤肉串从头摆到尾。到店之后,大家迅速开始互相敬酒,推杯换盏间几乎没有人吃烤肉。
 
“我记得走的时候,桌上大概还有几百个肉串没人动。但就算没人吃,学生会主席请吃饭,也要有排场。”
 
华北某市学联去年举办大学生骨干封闭式培训,在某个培训基地,学生骨干们食宿在一起。
 
“白天学思想政治课,晚上男生就翻墙出去买酒,然后一些男生女生彻夜不睡觉,打牌喝酒打游戏。”
 
这位学生会副主席向记者展示了一张朋友圈截图,图片显示,两位学生“骨干”在培训期间玩大尺度游戏并拍照发朋友圈。他坦言,还有一些人会聚餐后在朋友圈晒出酒瓶数量,称“今天又喝掉多少多少箱”。
 
2
 
招新塞“条子”,上位靠“裙带”
 
一些大学生和高校教师告诉记者,部分学生加入学生会、社团组织,是怀着“刷简历”“拿保研加分”等目的,背离了为学生服务、因兴趣而联合的初衷。
 
“干部头衔争得比较严重,校研会拉票的事比较多。快接近换届时,新生就比较积极,没选上重要职位的,基本就不出现了。”
 
北京一所知名大学2018届博士毕业生张旭说。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当不上部长、副主席的干事,基本上大二、大三就走了,因为不能给简历增添亮色,也拿不到保研、评优加分。”
 
受访的大部分学生干部坦言,能否走上“领导岗位”,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是“和团委老师、学生会主席走得近不近”。
 
每年招新也有人塞条子。“曾经有位老师在招新期间给我塞了个纸条,说‘这个学生是面试时被刷下来的,希望你们部门留着他。他是某某老师的孩子,需要照顾一下’。”一位学生会部长透露,“还有个男生,父亲是某地官员,换届选举时,主席就直接安排他跨部门做了另一个部门的部长。”
 
除了“拼爹”,还有一种升迁靠“裙带”。
 
“跟主席谈恋爱,保你升部长,长得好看也能升部长。”
 
刚刚毕业的本科生林琳说,她所在学校的人文与法学院,一位院学生会主席追求学妹,他跟学妹说‘你好好干,我带你多见见老师,当部长没问题的’,后来学妹还真的当上了部长。
 
湖南一所理工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彭春华告诉记者,每年学生会快要换届时,学校周边的餐馆、KTV和各种娱乐场所就爆满,很多都是学生干部聚会,想“上位”的学生都要活动活动,联络联络感情,主要目的就是拉票。
 
“没点经济实力,还真不一定上得去。”
 
3
 
别让“预备队”刚上路就走歪
 
一些大学生和高校教师认为,学生会、研究生会组织中,“学生官僚”“小官场”等畸形文化已经萌芽,而大学是一个人步入社会的预备阶段,“预备队”更不能走上歪路。
 
记者采访了多位高校学生干部,他们认为,学生组织不仅要制定严格全面的规章制度,对学生骨干的一言一行作出明确规定,还要真正将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倪洪涛认为,给高校学生组织立规矩很有必要,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从上到下推行“反四风”,党风政风逐渐好转。他建议,教育主管部门要在高校学生组织中抓好“反四风”落实工作,牵头给学生组织“约法三章”,建立“负面清单”,规范引导高校学风。
 
中南大学社会学教授李斌建议,在高校学生组织中进一步贯彻落实“去四化”工作,避免学生团体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
 
还有受访教师建议,避免在保研、评优等各类竞争评比中,过高突出学生干部的加分比重,避免依据学生干部层级拉开较大差距;减少竞选环节中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尤其要避免实质上的“老师指定”“学生会主席指定”。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翁扬建议,学校要给学生组织“减负”,让它们少承担些行政工作,尽量回归学生自治、服务学生的职能;
 
弱化行政系统对学生的评价权力,让学生自治组织变得更纯粹,让学生干部在自治中真正发挥才干、得到锻炼。
 
(应采访对象要求,高校学生均为化名)
 
延伸阅读:
 
这个“正部长级”被中纪委点名,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说学生会“变质”了?
 
近日,中山大学学生会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则“学生会干部任命公告”,迅速引起网上热议。
 
\
 图片来源:光明日报
 
中山大学学生会随即回应称:“具体岗位设置的初衷主要是为了明确学生干部的服务职责,更好地服务各校区广大同学,并作为进行综合素质测评时的参照。在公告中,我们错误使用了级别的表述,对此深表歉意。”可能中大方面认为确实如此,但这样的解释似乎并不能挡住网上的质疑之声。在此背后,绝非表述误用这么简单,它实则反映了一些学生会组织存在的机制和作风问题。
 
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中国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学生成立了进步的学生团体,称学生自治会,对当时反帝爱国学生运动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名学生会。学生会的底色本应是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学生会本身应该是个“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为学生提供服务的组织,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一些大学的学生会却沾染了“官僚气”,有模有样学做官。这是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偏航”,急需在新一轮的深化学联学生会改革中去除这些不正确的做法和风气。
 
中山大学学生会的这个事情给了团学组织以警醒,如果不能刀刃向内、勇于刮骨疗伤,如果不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改革再出发,如果不拿出自我革命的精神全面从严治团、从严治会,如何能以崭新面貌担负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使命?
 
本文转载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原标题为《“学生官”充斥校园不是哈哈一笑的事》,首发于2018年7月21日,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截图
 
7月21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就此事刊发评论《“学生官”充斥校园不是哈哈一笑的事》,全文如下:
 
因为一则“学生会干部任命公告”,中山大学学生会猝不及防地成为“网红”。
 
在中山大学学生会官方微信公众号7月19日发布的《中山大学学生会2018—2019学年度干部任命公告》中,按照三个层级公示了200多个学生干部岗位,而在“秘书机构”和“组成部门”两层级中,还特别标明了职位是“正部长级”还是“副部长级”。
 
一堆“正部长级”“副部长级”,被安在一个个青年大学生头上。简单幼稚的仿制,良莠不分的嫁接,荒诞喜剧的即视感扑面而来,让很多网友忍俊不禁,一边嬉笑一边转发。
 
社交媒体上的评论是一边倒地批判:
 
“定岗定级,满满官僚。”
 
“一堆‘正部长级’‘副部长级’,这官瘾是有多大?”
 
“官僚要从学校抓起?区区学生会有组成部门,有直属机构,一堆‘正部长级’‘副部长级’,有主持工作的常务副职,有享受‘正部长级’的副部长。”
 
……
 
诚然,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真抓实干,而非巧舌如簧;是一心为公,而非好大喜功;是追求进步,而非贪图荣华。高校里的这种歪风早该刹一刹了,否则“学生会干部”迟早将会成为一个人职业生涯的“负资产”。
 
显然是感受到了汹涌而至的舆论压力,发布者迅速删除了这则“学生会干部任命公告”。7月20日,中山大学学生会发布《关于学生干部聘任公告的说明》,表示“在公告中,我们错误使用了级别的表述,对此深表歉意”。
 
道歉、改正,这样的态度和行动,值得肯定。对青年来说,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也并不可怕,能够认识并改正错误,就是好事情。
 
但,知错改错之后,更需要沉下心来,思考如何“保持朝气蓬勃、展现清风正气,让人迎面就能感受到一种干净、一份纯粹、一身担当”,并以此为契机,改变一些不合时宜、与“大气候”格格不入的陈规陋习、陈腐风气,去除人为制造的科层制和刻意强化的层级感,跟官气、躁气、暮气说再见。
 
革故鼎新,不应是“一个人的战斗”,包括学校管理层、团委和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都需要给青年成长的时间和成熟的空间,在他们出现过失的时候少些“大棒”、“板砖”和“紧箍”,而是给予春风化雨的指导、正人先正己的引导,从而使其在面对象牙塔之外的纷繁世事之时,有活力又有定力,不至于老气横秋,也不至于被一时名利“浮云遮望眼”。
 
毕竟,青年就如海绵,他们展示的是黑还是白,取决于从学校、社会的“大缸”中吸收了什么。此外,别忘了,海绵还有强力去污的另一面。正所谓“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应是驱秽的清风、未来的希望,需要更好地呵护与守望。
 
\
分享 评论 (0)
推荐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