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工程谱新篇 改革开放再出发

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互拍图像经“鹊桥”中继星传回,两面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交相辉映,太空再次闪耀中国红,探月工程嫦娥四号...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海外网编辑 2019-01-17 17:18:04 A+

\

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互拍图像经“鹊桥”中继星传回,两面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交相辉映,太空再次闪耀中国红,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来贺电,为新时代我国月球和深空探测发展指明了方向,极大提振了航天战线再接再厉、追求卓越的信心。

嫦娥四号任务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在月球探测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这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航天战线大力践行“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探月精神所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是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新时代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新标杆新高度,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作出的又一卓越贡献。

矢志不移,“五战五捷”推动逐梦成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自古就对广袤无垠的天空充满向往,中华民族世代传递着飞天的梦想。”跨越新千年,为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创新,提高综合国力、民族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党中央作出实施探月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增进人类福祉的新征程。

梦想前行,使命催征。从2004年1月立项到嫦娥四号落月,十五载砥砺奋进,十五载披荆斩棘,工程全线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以担当作为和不懈追求,一步一个脚印向着既定目标前进,五战五捷、连战连捷,创造了月球探测的中国奇迹。2007年,嫦娥一号任务绕月探测,实现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想;2010年,嫦娥二号获得国际最高7米分辨率全月影像图,此后环绕探测日地拉格朗日L2点,并对700万公里外的图塔蒂斯小行星进行高精度飞越探测,不断刷新中国高度;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并开展月面巡视勘察,仅用10年时间就实现我国首次对地外天体的直接探测,把玉兔号的足迹刻在了月球上,也把中华民族非凡的创造力刻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光辉史册上;2014年,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圆满成功,突破和掌握了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关键技术,为我国正在实施的月面采样返回及未来深空探测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当今高新技术发展中极具风险和挑战的领域,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工程全线始终奋发图强,始终不畏艰险,始终勇于登攀,向着未知领域进发。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牵头的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立足和依靠自主创新解决工程中的技术瓶颈问题,紧抓总体技术决策,建立工程研制体系,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协调系统间技术接口,推动科技发展实现重大飞跃,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嫦娥四号,有望获得一系列重大原创空间科学成果,大大增进人类对地月系统演化的认知。

探月工程带动了我国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空间科学若干领域深入发展,促进了众多技术学科的交叉融合;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要求的科学管理模式,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深空探测发展道路。

协同攻坚,万众一心铺就地月虹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攻关任重道远。”探月工程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工程,规模宏大、系统复杂、高度集成,是一项涵盖多学科、涉及多项高技术的大工程,包括工程总体和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相比一期的绕月探测、二期的落月探测,嫦娥四号任务要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更艰巨,难度更大,风险更高。

举国体制是我们的制度优势。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会同军地多个部门和单位,在工程组织体系建设、工程方案确定、科学和工程目标确定、重大问题协调、重大阶段转段等方面系统谋划、科学管理、集体决策,保证了任务的顺利推进。全国一盘棋,全力保成功,大力协同、密切配合,大战决战、务期必成,树立了又一个协同创新、勠力攻关的典范。

人才是创新的不竭源泉。着眼于我国深空探测事业长远发展,探月工程坚持用事业吸引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精神凝聚人才,“出经验、出成果、出模式、出人才”,把能力作为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让“有本事、肯干事、能成事”的优秀人才担任工程两总,让具有真才实学的“管理能人”和“科技能手”走上工程技术关键岗位,最大限度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造活力,培养造就了一支令世人瞩目的中国探月青年科技队伍,探月人才梯队更加完善,创新型科技人才不断涌现,一大批高素质、高学历的中青年业务骨干挑起大梁,一支思想过硬、技术精湛的深空探测生力军快速成长。

合作共赢,为增进人类福祉贡献中国力量

探索浩瀚宇宙是人类共同的梦想,和平利用太空是中国航天的一贯宗旨,国际交流与合作是航天探索的发展方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航天始终秉承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理念,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在深空探测领域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国际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推动航天事业造福全人类。作为新时代中国航天自主创新、探索未知、造福人类的重大科学实践活动,中国探月成为全球航天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重要力量。

嫦娥四号任务面向全球征集科学载荷,在我国探月工程中首次搭载4台国际合作载荷。着陆器上德国研制的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巡视器上瑞典研制的中性原子探测仪、“鹊桥”中继星上荷兰研制的低频射电探测仪、哈工大微卫星上沙特研制的微型成像相机,伴随着嫦娥四号飞向月球,书写了世界各国科学家携手探索宇宙奥秘的新篇章。

2016年4月,首个“中国航天日”设立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吹响了“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的号角。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扩大开放,不断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望未来,2020年前嫦娥五号将登陆月球并自主取样返回,2020年左右将实施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我国深空探测工程将飞向更深更远的宇宙空间与天体,中国航天正向着“2030年实现整体跃升,跻身航天强国之列”进发。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逐梦之路永不停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航天战线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大力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重整行装再出发,加快航天强国建设,创造新时代中国月球和深空探测的更大奇迹,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人民日报》(2019年01月17日12版 国家航天局

\
分享 评论 (0)
推荐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