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期市午盘收盘,商品普遍上涨,黑色系走势分化,焦炭领涨近4%,螺纹涨超2%,焦煤、热卷涨超1%,动力煤领跌;化工品走弱,沥青、甲醇跌近1%;农产品全线上涨,鸡蛋、苹果涨超2%,两油、两粕飘红上涨。
中美贸易摩擦将是一个双方不断谈判、妥协的过程,并且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其间提高关税、反倾销调查均会对市场预期带来影响,进而传导至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层面。
虽然期货市场可以沽空,但是往往也呈现出价格下跌、资金流出的特征,近期的商品市场便是如此。
其中,又以黑色系商品流出最为明显,同期螺纹钢持仓额为1452亿元降至1302亿元。
实际上,3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进口钢铁产品征收25%关税的消息发布后,国内钢价便开始一路走低。
加上春节后国内钢铁行业需求启动较晚,自身基本面相对较弱也促使了钢价回落,3月23日特朗普的表态,则再次加重了市场的悲观情绪。
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向美国出口的钢材为118万吨,仅占中国出口钢材总量的1.6%,这一比例较2006年高峰时下降了10.6个百分点。
所以,美国对进口钢材征收25%关税对国内钢材出口的直接影响有限。只是,美国上调进口关税可能会引发其他国家跟随上调,这对于作为世界最大钢材出口国的中国而言,中长期产生了“利空”效应。
另一个被增加关税的铝,情况与钢材情况类似,美国从中国的进口数量也较为有限。
据美国海关统计,2017年美国进口铝铸件23133吨,其中11895吨来自中国;2017年美国进口铝锻件3904吨,其中352吨来自中国。
从美国进口的铝材种类来看,主要为铝板带箔,占比超过95%。但是该产品已经因“双反”被征收了很高的税率,增加10%的进口关税对其影响有限。
不难看出,今年商品市场的走势,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中美贸易争端未来如何演变。
如果未来贸易摩擦缓和,那么近期铜、锡和镍的下跌,就相当于是砸出了一个黄金坑,而铝、锌由于基本面原因,走势要弱上许多。
只是,若贸易争端有所升级,中国又将如何应对?有市场人士建议动用大豆作为反击,但是仅就现状来看,还远远没有到动用这一杀手锏的阶段。
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大豆实际进口量9555万吨,其中3286万吨(34%)来自美国,5093万吨(53%)来自巴西,658万吨(7%)来自阿根廷。
对此国投安信期货指出,由于中国自美国大豆的进口量极高,涉及贸易金额巨大,2017年中国进口美国大豆的进口额达到139亿美元,而中国对于美国的每年3000多万吨的进口需求,难以有效转移到其他国家。
大豆作为杀手锏杀伤力巨大,一旦动用就意味着中美贸易摩擦进入到贸易战的程度。但是当前市场预期中美双方贸易争端会通过谈判缓和。
另一方面,若贸易摩擦继续恶化,是否会激发市场的避险情绪,进而对黄金形成利好?
“金价有所上涨,但是上涨的条件并不充分。”中大期货首席经济学家景川表示,贸易摩擦只会导致经济增长减弱,而不是大范围的经济危机,商品价格也不会出现恐慌性的下跌,金价的上涨动力相对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