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英文的中国孩子在澳洲幼儿园都经历了些什么 (一)

注:以下案例来自本人积累多年的幼儿观察日记和研究调访的录像资料第一节:理论开篇随着中国移民在澳大利亚大规模登陆,澳洲幼儿园的中国孩...
来源:大洋幼教 编辑:Jenny 作者: Helen博士 2017-10-13 18:16:26 A+

注:以下案例来自本人积累多年的幼儿观察日记和研究调访的录像资料


第一节:理论开篇
 

随着中国移民在澳大利亚大规模登陆,澳洲幼儿园的中国孩子在迅速增加。
 

中国移民的孩子一般在家只讲中文,他们进入澳洲幼儿园时基本不懂英文,有的孩子“学过英语”,仅知道几个单词而已。
 

上幼儿园不但是这些中国孩子人生社会化的第一步,也是他们走向英语世界的第一步。

很多成年人以为孩子学英语是轻松的、自然的、毫不费劲的,小朋友学英语不是在幼儿园泡上几年就搞定了嘛,They are so easy, so lucky! 哪里像我们成年人学英文那样苦啊。
 

孩子们真的容易吗?
 

作为一个在澳洲幼儿园目睹并教育过中国孩子的老师和研究者来说,我看到的是另一面:
 

我看到的是这些孩子们经历的情感,社交和学习上的挣扎,我看到的是这些孩子在困难面前的隐忍和坚强。
 

孩子一点也不比成年人轻松,他们经历了很多痛苦,只是年幼的孩子天性乐观阳光,比成人更能吃苦,更不叫苦,又比较容易忘掉苦而已!
 

是时候捅破“孩子学英语轻松”的谎言了,在这里我用亲身经历的三个中国小女孩在澳洲幼儿园的故事,揭开中国孩子们在澳洲幼儿园学英语、适应环境的真相。
 


 首先让我集体介绍一下这三个孩子:

1
Cara 两岁八个月

中国出生,刚开始在澳洲上幼儿园。


我见到她时,她正在初步领略英语世界带来的身心震撼。


她本人性格活泼外向,喜欢说话,中文的语言能力在同龄的孩子中是出类拔萃的。

2
Elli 三岁九个月

中国出生,国内上了几个月幼儿园,到澳洲上幼儿园7个月。


我见到她时她已经会说一些简单的英文词组,如想喝水时可以说“water please”。


Elli 是聪明而且敏感的孩子, 在家里话很多,也爱读书,会思考。但在幼儿园比较内向,除了跟两个中国女孩交流比较多,跟其他孩子交流很少。

3
Riana 四岁十个月

澳洲出生,在本地幼儿园学习将近两年。


我见到她时,她已经能够用比较简单但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如“Can I go out to play?” 


Riana是开朗有主见的孩子,喜欢在熟悉的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技能,如跳舞,唱黄梅戏之类。

  
​          这三个孩子的父母都是受过良好教育,并且在澳洲从事白领专业职业的中国移民中的优秀代表。
 

   三个孩子的妈妈都是会计师,两位爸爸是电脑工程师,一位爸爸是大学教授。
 

   这些家长都有良好的英文沟通能力,但在家中都是说中文,偶尔有点中英文夹杂,比如用一些“你在child care开不开心?”这样的语言。
 

    这三个家庭都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给了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陪伴,也为她们选了比较好的幼儿园。


          我要陈述的故事,以中国移民中产阶级为背景,之所以选择这样的背景,是因为大家普遍认为他们是理想移民的生活状态,他们的孩子应该是最幸福的,远离痛苦和挣扎。
 


        在我展开故事之前,再做点理论铺垫,让大家了解一些英语国家的移民儿童的语言学习基本概况。
 

理论是让人听上去有些乏味的词儿,但理论是人类经验的总结,能够透过现象直达本质。
 

理论没有故事好看,但我们花一点精力去探讨理论能够多一双看待故事的慧眼,于是故事会更好看。

 对移民孩子语言现象的研究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移民大潮开始风起云涌的时候。
 

因为“人往高处走”是个世界共有的现象,移民潮一般是从发展中国家走向发达国家,主要是走向英语国家。
 

于是移民儿童学英语就成了一个英语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因为东欧,南欧,南美,非洲等诸多移民也不会说英语啊。  

     

二语习得五阶段论
 

 

Krashen and Terell 早在1983 年就提出移民儿童在英语世界的“二语习得五阶段论”:
 

Preproduction(预备期):孩子跟别人互动非常少,只有肢体语言,如点头,摇头,用手指向某个东西。
 

Early production (早期发展):孩子用简单的一两个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动词只会用现在时态。
 

Speech emergence(语言现象出现):孩子能够用简单的句子交流,但其中语法错误不少,也不太明白英语中的幽默。
 

Advanced fluency(完全流利):孩子基本到达母语是英语的同龄儿童的水平。
 

以上五阶段论是针对15岁以下各年龄阶段的孩子,那么幼儿园的孩子呢?

 

英语习得四阶段论
 

 

Tabors (2008)观察了一批亚裔幼儿在美国幼儿园的学习生活状况,在Krashen and Terell的基础上总结出移民幼儿在幼儿园的“英语习得四阶段论”:
 

Using the home language (母语使用期): 幼儿在幼儿园里用他们的母语,但很快就发现自己的语言在和大部分孩子交流时派不上用场,甚至向老师寻求帮助也没有用。这个阶段是几小时到几天就会结束。
 

Silent period (沉默期): 这个阶段的幼儿放弃使用自己的母语,变得比较沉默,但他们的大脑没有沉默,他们在观察周围人是怎么使用“新语言”的,他们在尝试着理解这种语言,并暗暗积蓄力量去使用这种语言。这个阶段大概是一个月到10个月,跟幼儿性格有很大关系。外向而且喜欢和英语背景的孩子玩的幼儿会比较快地度过沉默期,内向而不太跟同伴玩的孩子要在沉默期上停留更长的时间。
 

Telegraphic speech (电报式语言期): 这个阶段的幼儿一般用一两个关键词来代表自己的意思,如 “me, go?” 这样的语言,跟“人傻,钱多,速来”这样的惜字如金的电报用语似的。
 

Productive language user (有效的语言使用者): 到了这个阶段,幼儿终于可以用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尽管句子简单,也有语法错误,但他们能够比较愉快地加入班级集体活动了。
 

很明显,Tabors的四阶段论和Krashen and Terell的五阶段论有所不同。

 

 

Tabors考察的是幼儿园阶段,移民幼儿在整个学龄前期无法达到同龄的英语背景孩子的英语水平。
 

从Tabors的第四阶段到Krashen and Terell所说的第五阶段,即消除语言差距的阶段需要多长时间呢?
 

更深入的研究表明,这个差距需要移民儿童用5-8年的时间追赶(Cummins,2007)。
 

是的,你没看错是5-8年,即使你的孩子出生在澳洲,2岁就上幼儿园,可能也要到10岁,才能真正追到澳洲英语背景的孩子的英语水平。

 


       所以当你的孩子在英语培训班上能说"go, go, let’s go",或你的孩子能够跟老外对上几句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你的孩子英语已经学有所成。
 

因为能够日常对话与真正熟练使用一种语言之间仍然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至于为什么这个鸿沟要用5-8年时间去填补,我得用另一篇文章去阐述,此处暂时略过。
 

本人认为这个“英语习得四阶段论”是目前对移民儿童的英语发展现象描述比较精准的一个理论。
 

Cara,处于英语习得的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

Elli,处于第三阶段到第四阶段的过渡;

Riana,处于第四阶段,站到了追赶英语儿童的起点。

分享 评论 (0)
推荐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