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你还藏着多少古老故事

首次发现早商兆域、中华黄金文明成型的重要标志、成型的酒礼器组合……连日来,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消...
来源:郑州日报 编辑:E001 2024-03-27 07:47:00 A+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考古新发现”再次实证历史文化名城地位

中华文明起源演进“全国重地”实至名归

郑州,你还藏着多少古老故事

首次发现早商兆域、中华黄金文明成型的重要标志、成型的酒礼器组合……连日来,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消息在广大市民中引起热议。

从“火车拉来的城市”到“火车唤醒的城市”,再到“一座由考古发现的商代王都”——人们对郑州的认识过程,在一项项考古发掘的“实证”下不断深入。人们关注商都书院街墓地考古新发现的重大成果、重要意义的同时,也把目光投向了郑州考古发现的其他成果。郑州为何能取得这些成绩、这一项项荣誉究竟意味着什么,郑州还有哪些值得期待的考古发现?记者对相关人士进行了采访。

“天地之中”天赋异禀

距今10万年前的荥阳织机洞遗址,就有郑州先民的生活痕迹;郑州老奶奶庙旧石器时代遗址确切证明早在距今3万~5万年前,中原地区已有繁荣的旧石器文化与复杂的栖居形态;距今1万年左右的新密李家沟遗址,清楚展示了中原地区从旧石器时代之末向新石器时代发展的历史进程;距今8000年前,这里有被誉为“中华农耕文明起源地”的新郑裴李岗,而5000多年前的“河洛古国”,则被视为中华文明的集大成者……一项项重要考古发掘成果,共同勾勒出中原地区中华文明发生、发展的生动面貌。

“郑州地处黄河中游、天地之中,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六个大遗址片区之一,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文物分布密集型城市、文物资源大市。”郑州市文物局负责人表示,郑州考古成绩的取得,反映了郑州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保护技术的进步、考古理念的更新,与郑州文化遗产的资源和禀赋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郑州这片土地上,织机洞、老奶奶庙、李家沟、裴李岗、大河村、古城寨,到3600年的郑州商城遗址及其之后的周、秦、汉、唐、宋、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遗存从未中断,涵盖了华夏文明起源到现当代的各个历史时期,是华夏5000年文明连绵不断最全面、最连贯、最典型的代表——郑州是研究夏商文化和早期国家起源与社会复杂化进程的关键区域,是一座考古“富矿”。

正如四川考古学会会长、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霍巍所说,郑州诸多遗址都涉及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如裴李岗、大河村、双槐树、新砦等,都是在中华文明起源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遗址。”霍巍认为,“郑州考古具有全国性意义。尤其是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郑州地区的考古发展,对解读中华文明起源、解读中华文明谱系具有关键性意义。”

学术思想“上下求索”

“干考古的都很辛苦,风吹日晒、起早贪黑,要干出成绩,我认为坚持‘学术思想’是更难得的。”提到商都书院街墓地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杜新在欣喜之余,更对学术研究有着更深的感悟。

上世纪50年代韩维周先生在郑州二里岗发现陶片时,谁也没有想到地下是一座早商王都;曾主持发掘郑州商城遗址的安金槐先生,一度认为这里是仲丁隞都……郑州商城的“亳都”地位,正是在考古学家学术思想的碰撞中不断清晰、确立;又是在考古学家不间断的努力下,城垣、宫殿基址、青铜器窖藏坑、铸铜作坊、祭祀坑、墓葬等一大批遗迹与大量珍贵遗物才得以重见天日——此次商都书院街墓地令人惊喜的考古成果,也是郑州考古人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过筛子”般细细探寻、“按图索骥”大胆求证的结果。

“最早接到发掘任务的时候,没有人认为那里会有什么重要的新发现。”杜新坦言,考古最讲究用材料“说话”,在兆沟、黄金面具、刮面等细节发掘材料的一步步证实下,早商丧葬制度逐步浮出水面,“书院街墓地成为郑州商城发现70年来,除了城墙、宫殿区之外最重大的考古成果。为郑州商城而‘战’,我们成功了!”

发掘、研究是学术思想的体现,保护、利用、展示更是学术思想的实践。“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并不矛盾,反而是为展示传播中华文明、促进经济社会长远发展而作的有益探索。”郑州市文物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文物保护并不是“围起来”,而是要让文化遗产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我市针对商都书院街片区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保护、展示、利用规划。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郑州乃至全国人民沉浸式体验商文化的重要街区。”

考古郑州值得期待

不久前举办的2023年度考古成果汇报会上,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17位项目负责人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等全国一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近20位专家学者汇报了各自在主动科研、基本建设、对外合作、科技考古、公众考古探索与实践等项目上取得的最新进展和重要收获,得到了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新郑裴李岗遗址发掘的新成果为研究裴李岗文化墓葬布局、人口规模、社会形态等提供了新的资料;巩义双槐树遗址新发现一处夯土建筑基址;新密新砦遗址首次发现仰韶时代文化遗存及龙山时代晚期疑似石料坑等重要遗存……面对“全面开花”的考古现场,郑州考古力量也在不断增强。

“我们引进了X射线探伤仪、全站仪、RTK测量系统、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三维超景深视频显微镜等一批先进分析测试仪器及实验室设备,提升科研工作水平。”杜新介绍,目前与郑州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共建微量元素考古分析实验室已建成运行,正在加快推进碳十四测年加速器实验室的运行启动和人员培训工作;同时积极打造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玄鸟”考古实验室,启动与郑州大学共建“中华源”考古实验室,目前可自主开展冶金考古、陶瓷器考古、玉石器考古、数字考古、动物考古等研究方向。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当前,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看到了中原地区作为华夏文明诞生和发展的中心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关键地区,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据核心地位,看到了郑州考古工作对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郑州考古人的努力下,在社会各界对考古工作的支持、认可下,古都郑州必将描摹出更加清晰、生动的中华文明起源、演进的历史画卷。

本报记者 左丽慧

51.png

52.png

文章来源:郑州日报

分享 评论 (0)
推荐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