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行为经济学大师卡尼曼:前景理论及非理性投资行为解释

2024年3月27日,行为经济学奠基人丹尼尔·卡尼曼逝世,享年90岁。卡尼曼是第一个将心理学和经济学结合起来的人,因为他的研究,社会科学的...
来源:老吴投资分析 编辑:E001 2024-04-10 09:02:38 A+

2024年3月27日,行为经济学奠基人丹尼尔·卡尼曼逝世,享年90岁。卡尼曼是第一个将心理学和经济学结合起来的人,因为他的研究,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主要讲述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提出的前景理论及对证券投资相关行为解释。

51.png

传统经济学认为人总是理性的,但现实中并不存在完全的理性人,任何人都会受情感、思想、喜好、恐惧等各种心理活动的影响,传统经济学理论对很多现实问题束手无策。

行为经济学运用心理学理论,通过关注人们的“心理活动”来分析人的经济决策,以此分析金融和经济动向。

前景理论是行为经济学开创性理论,1979年由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在大量的实证数据基础上提出。前景理论对经济学、心理学、金融学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丹尼尔·卡尼曼因此在2002年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行为经济学家(特沃斯基因过早逝世无缘诺贝尔奖)。

前景理论的英文Prospect Theory,有时也译为展望理论,是一种描述人们如何在决策过程中处理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理论,它说明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性决策时,往往会出现偏离理性的行为,比如,人们在购买彩票、投资股市、购买保险等活动中的许多行为,都可以从前景理论中得到合理的解释。

前景理论的核心内容可用下图的价值曲线表示。

52.png

前景理论阐述了人的4个行为特征:

1、人从外部收益中获得的价值感是非线性的,它随着收益增加呈边际减少趋势(价值曲线切线斜率逐渐降低)。同样对损失带来的痛苦也是非线性的,刚开始出现损失时,痛苦感最强,但随着损失金额增加,边际痛苦感逐渐减弱。

2、人们对损失和收益的感受是有差别的,同等收益和损失给人带来的价值和痛苦是不对等的,损失的痛苦更大,所以人们普遍存在“损失厌恶”。

3、人们在评估损失和收益时,并不是以绝对的价值量来衡量,而是以某个参照点为基础。

4、 人们对概率的处理并不是线性的,小概率事件往往会被高估,而大概率事件则会被低估。

前景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洞察股票投资中诸多行为现象,这些行为在传统经济学及价值投资理论那里是无法解释的。

一、股票深套后,为什么常出现“死猪不怕开水烫”现象?

价值曲线可直观解释这种现象,它与富豪赚再多的钱也不会增加幸福感是一样的道理。

人对外部获得收入的价值感受是非线性的,随着盈利增加,价值边际是逐渐减少的,即最初少量盈利带来的价值增量最高,之后逐渐减少,到后来赚钱再多,人们感受到的价值将会变得微乎其微,这解释了富豪们赚一个小目标,为什么也没有感觉了。

亏钱带来的痛苦类似。刚开始亏钱的时候感觉很痛苦,但随着亏损额的增加,同样数额的亏损所带来的痛苦感逐渐减弱,以至于到后来,亏多和亏少都没什么区别了,这就是股票亏损较多后,对股价波动基本没什么感觉的原因,也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内在机理。

二、为什么资金量不大的小散户,也一定要买入多只股票?

价值曲线显示,股票开始赚钱时给人的快乐是最大的,之后逐渐减少。行为经济学家通过问卷调查还发现,相对于一次获得更大的快乐,人们更愿意多次享受快乐。同样赚1万元,如果是一只股票带来的,远远不及多只股票带来的快感强烈。

所以现实中,绝大多数投资者不论资金规模大小,都会同时持有多只股票。

但是,一旦转为亏损,都是亏1万元,多只股票带来的痛苦又显著大于一只股票,这也反映了投资者投资决策时基本只想着赚钱,而较少考虑风险的现实。

三、为什么投资者会相信那些虚无缥缈的股票故事?

下图是由价值曲线衍生而来的概率-权重曲线,人们对不同概率事件赋予的权重并不是线性的。

53.png

非线性概率权重说明,人们倾向于过高估计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而低估大概率事件的发生概率。彩票中奖是小概率事件,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是大概率事件,但现实中人们还是会不断购买彩票而忽视运动。

股票故事描述的那些美好前景能够实现的概率很低,某只概念或题材股票能否成为其故事的“真身正主”,也是概率极低的事情,但投资者对其赋予了较高的权重,因此投身其中。而已经成现实的绩优股,却被赋予过低权重,遭到冷遇。

四、为什么投资者会认为股票价格跌的越多越便宜呢?

投资者购买商品时,价格折扣越多越便宜,但股票不是商品,没有跌的越多越便宜之说。之所以有这样的观点,是投资者出现了锚定偏差,潜意识是把原有股价当成合理的价格,并以此转为参照点了。

一只股票便宜与否,主要由内在价值决定,需要看估值高低,股价涨跌幅度并不能反映价格是否便宜。很多股票下跌,往往是因为公司基本面变差或恶化,而且跌了很多之后还会继续跌,相反,如果基本面大幅超预期时,尽管股价涨了很多,从估值看可能还更便宜。

还有投资者将买入成本当作买卖决策的依据之一。其实,是否应该卖出,取决于估值、业绩、时机等很多因素,与买入成本无关,因为买入成本根本不影响股价的未来走势。

现实中,参照点原理常被各种商家利用,他们在向市场提供某个主销产品时,往往先推出一个高价的类似产品,让消费者先在心里建立一个参照价位,这样在主销产品进入市场后,消费者会觉得便宜,因而乐于掏腰包。品牌时装、奢侈品等基本上都在熟练应用这个理论。

五、为什么投资者会选择性地获取对自己股票有利的信息,对利空因素却视而不见呢?

前景理论阐述的“损失厌恶”,揭示了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对利和害的权衡是不对等的,对避害的考虑远大于对趋利的考虑,所以在潜意识里总是担心发生对自己不利的损失。

投资者在买入股票后,自然希望股价上涨,所以对利好消息很敏感。同时因为“损失厌恶”,不愿面对那些利空信息,而且害怕事情不能像期待的那样往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总往乐观角度分析,总是过高估计利好信息的正面影响,而低估利空信息的负面影响,或者对利空信息不做进一步的追问,甚至忽视利空。

选择性获取信息,让人不能全面衡量股票的影响因素,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

行为经济学在今天,已成为经济学领域最活跃的分支,尤其在金融投资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卡尼曼的专著《思考,快与慢》,总结了他的大部分研究成果,一经出版就成为全球畅销书,书中介绍了大脑的两种思考系统,直觉和快速决策往往基于经验和偏见,真正的智慧需要有意识地慢慢思考。

卡尼曼另有专著《噪声》,指出人们常常做出糟糕的决策,都是源于忽略噪声对决策的影响。

大师远去,让我们向他致敬!

文章来源:老吴投资分析

分享 评论 (0)
推荐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