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最大复利行为:学会阅读和写作

在这个信息爆炸、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时代,每个人都必须直面一个新课题:如何能不断提升自我价值,保证自己不会轻易被机器取代?
来源:三联中读 编辑:E001 2024-05-20 08:31:17 A+

在这个信息爆炸、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时代,每个人都必须直面一个新课题:如何能不断提升自我价值,保证自己不会轻易被机器取代?

答案听上去和问题有些矛盾:找到那件能带来复利的事,并长期坚持下去。

复利原本是经济学的概念。著名投资人沃伦·巴菲特用了滚雪球的比喻来解释:“人生就像滚雪球,关键是要找到足够湿的雪,和足够长的坡。”

他的最佳拍档查理·芒格就是复利的最佳例证之一:芒格的亿万身家,是在人生下半场——50多岁后才积累起来的。

51.png

《完美的日子》剧照

那么,如何找到那件真正重要、能持续积累价值的事呢?

正如近几年风靡全球的《纳瓦尔宝典》指出的一般,最适合普通人的复利行为,是阅读和写作。“写作是把同一段时间重复销售多次的极少数选择之一,也是更容易成为普通人起步的台阶之一。”

52.png

《偷书贼》剧照

美国畅销书作家、漫画家斯科特·亚当斯,还没成名之前,他一边在公司上班一边写博客。那时候,写博客让他的工作量增加了一倍,却几乎没有带来什么回报。女朋友经常问他,你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因为看上去就像是在浪费时间。

然而,在他坚持不懈地写了一段时间后,《华尔街日报》注意到他的博客,邀请他去开专栏,专栏很快大受欢迎。

专栏文章又引起出版商的注意,他开始出书,之后又陆续接到非常赚钱的演讲邀请……亚当斯在写博客的时候,并没有预想到这些结果,但一切回报就如同滚雪球般发生了。

53.png

《枯草》剧照

在这个自媒体时代,写作是普通人发出自己的声音、积累和扩大影响力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阅读和写作是无法分开的。

作家斯蒂芬·金就曾犀利地指出:“我很难相信那些很少阅读或根本不读的人竟然也打算写作,并且期望别人喜欢他们的著作。但我知道确有这种人。”

阅读往往先于写作。阅读的材料自然成为写作的素材,我们在经典中汲取智慧,“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俄国作家鲁巴金语)。

54.png

《我的赛林格之年》剧照

从一个单纯享受阅读体验的“普通读者”,进阶为积累知识复利的“写作者”,很多人会遇到问题:

应该读什么?怎么读?

读过的书一段时间就忘了怎么办? 

读了很多书,为什么还是写不出一篇好文章? 

不知道写什么,找不到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究其原因,都在于你没有建立起一套从输入到输出的系统。

输入端,包括你应该读什么书、怎么读书;输出端,包括如何把读过的书变成读书笔记、书评。

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55.png

《将来的事》剧照

复旦大学教授、书评人马凌就指出,很多人不会选书,只知道盲从别人的书单,也不会读书,或者对信息的加工水平低。

▼如何选对书、读对书、写出来?

阅读时只是囫囵吞枣,却没有任何吸收和转化,那自然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只是一种“感动自己”或者“作秀式”的阅读。

在马凌教授看来,读书这件事,没有一篇读书笔记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有,那就写两篇。她有一套自己独有的读书笔记法:掌握一本书的大结构、中结构和小结构,找到书与书之间隐秘的网络、有效率地整理和管理笔记。

这是细嚼慢咽、吸收转化书内精华的关键一步。

56.png

《在森崎书店的日子》剧照

而从思考转向最终的输出,则可以通过写书评这一步实现。书评解决了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而且正如物理学家费曼所说:“输出是最强大的学习力。”

将思考过程落诸笔端,既是让消化掉的内容有迹可循,也是实现最终输出的过程。

文章来源:三联中读

分享 评论 (0)
推荐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