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下午,在绵密的雨中,位于内乡县郊外的牧原国际食品城工地一片忙碌。进入主生产区,随着一阵阵短粗有力的哨声,一台高大的装载机轰鸣着将一台设备推举到位。
“工期很紧,9月底必须按时投产,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刮风下雨都不会耽误进度。”吹哨指挥的刘师傅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对记者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食品城模样已初显。数十名工人在冒雨捆扎钢筋,只等雨过天晴就开始浇筑混凝土。
我们从厂房的一侧进入车间,低头、弯腰从正在焊接和粉刷的工人之间穿过,几次差点碰到墙壁和颜料桶,相当狼狈。陪同我们参观的是工地项目经理、年仅29岁的杨德政,他说:“想不到吧,这里将来就是整个食品城的对外窗口。来宾站在这里,通过大屏幕就可以看清楚各个角落、各个环节。”
从车间外走廊上慢步前行,小杨经理条分缕析地给我们介绍:这个生产线以荷兰和德国设备为主,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生猪屠宰生产线,其中开膛机、劈半机都代表了国际最高水准。原本最核心的设备应该由荷兰Marel公司技术代表亲自指挥安装调试,但由于受疫情影响,公司代表无法从荷兰入境,他们就派出驻北京办事处的技术人员通过视频指挥安装,效果良好,各项指标都已达到了厂方要求。
牧原集团法务部同志介绍,这条生产线投产后,最高日处理生猪可达650头。届时,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生猪在放血后将被挂上生产线,处理成分割肉、排骨、内脏等。有的作为鲜品马上走冷链物流运作,有的则入暂时冷库保存。为最大程度保证生产的安全和卫生,一线作业的工人将着封闭服,只露出两只眼睛。
临别时,杨德政说,这个项目总投资60多亿元,占地315亩,计划年处理生猪200万头。重金投入屠宰加工环节是牧原公司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的重要举措。类似的公司还要在全国建设10个,其中黑龙江、辽宁、吉林和内蒙古各建一个,都已经开工;我省的滑县、宁陵、商水、正阳各建一个,大部分已经开工;邻省的山东曹县和安徽颍上县各建一个。这11个公司最少的处理能力也是200万头,最高的可达350万头。这样,明后年牧原集团生猪出栏量将达3000万头以上,也能保证大部分的猪都由牧原自己来屠宰和初加工。
责编:徐一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