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可敌国:对冲基金与新精神的崛起

这是一部权威的对冲基金发展史,充满了对美国金融界人物戏剧性沉浮的引人入胜描述。在《富可敌国:对冲基金与新精神的崛起》中,华尔街的生...
来源:当当网 编辑:Ora 作者:塞巴斯蒂安·马拉比 2012-04-26 15:31:57 A+

内容简介

    《富可敌国:对冲基金与新精神的崛起》是一部权威的对冲基金发展史,充满了对美国金融界人物戏剧性沉浮的引人入胜描述。在《富可敌国:对冲基金与新精神的崛起》中,华尔街的生存之道、美国金融界的商业文化被演绎得出神入化。

  《富可敌国:对冲基金与新精神的崛起》的作者对该行业进行了包括300个小时访谈和无数内部文件在内的深入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讲述了关于对冲基金鲜为人知的故事:从该行业的鼻祖阿尔弗雷德?温斯洛?琼斯到乔治?索罗斯,再到许多其他不那么出名但在这个领域同样有影响力的人物,从1987年的股市暴跌,到网络泡沫,再到抵押贷款证券的崩溃。在这个过程中,对冲基金参透了市场的玄机,不断赚取巨额财富。它们的创新改变了世界,孕育了特殊金融工具的新市场,改写了资本主义的规则。

   《富可敌国:对冲基金与新精神的崛起》不仅仅是一部历史,更是通向未来金融体系的窗口。


作者简介

        塞巴斯蒂安·马拉比,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时期对外关系委员会国际经济高级研究员,《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 他在《经济学人》杂志工作了13年,在《华盛顿邮报》编委会工作了8年,主要专注于经济全球化和政治经济领域。他的著作包括2004年出版的《世界银行家》( The World’s Banker)和1992年出版的《后种族隔离时代》(After Apart-heid),两本书均入选《纽约时报》推荐书目。

目录
引言 对冲基金与新精英的崛起
第一章 谁缔造了对冲基金第一神话
第二章 大额交易的高手
第三章 趋势分析时代来临了
第四章 金融炼金术
第五章 这只“大老虎”比任何人都懂得股票
第六章 每次扰乱市场的都是他
第七章 狙击英镑的“白色星期三”
第八章 对冲基金的狂欢结束了吗
第九章 是嗜血的金融大鳄,还是悲悯的救赎者
第十章 敌人就是自己
第十一章 宏观型对冲基金时代的终结
第十二章 机构投资者,对冲基金的新活力
第十三章 不可复制的神秘“大奖章”
第十四章 它可能引发火灾,也可能是消防员


媒体评论

     巴曙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本书跨越了更长的历史,包含了众多传奇对冲基金经理的故事。作为一名研究者,在饕餮这些精彩故事之余.我更加关心的是对冲基金行业背后发展的轨迹,以及这一产业对全球及中国金融市场的作用。 

    滕泰 民生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  
虽然饱受诟病,却在金融市场上到处斩获财富;虽然有进攻性,却成为2008年金融危机中避险最成功的幸存者!虽然只有60多年的历史,却早已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一支独特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对于正在走向开放的中国金融市场,以及迫切需要开拓全球化视野的中国金融业人士来说,认识对冲基金的历史、学习对冲基金的运作手段、掌握对冲基金的投资艺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刘震 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
马拉比在书中对对冲基金的起源、历史、经典案例,目前的监管困扰及在整个金融体系的重要作用,做了个生动、完整、客观、精辟的阐述。2010年是中国对冲基金的元年,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提高中国资本市场对对冲基金的认知,同时也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罗杰·洛温斯坦 畅销书《巴菲特传》作者:
马拉比以轻松的语气讲述了对冲基金行业一系列神奇的人物,他提出了一个非正统却令人信服的结论:对冲基金资金如此庞大,它们很可能是当今社会承担风险的最好工具。   

    格里高利·曼昆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作者:
马拉比关于对冲基金的历史写得很好,充满睿智,取材得当。   

    《华尔街日报》:   
现在,对冲基金已经改变了金融结构,并将继续改变金融结构。马拉比对相关金融理论有敏锐的洞察力,他对汶个鲜为人知的行业做了最全面、最权威的描述。   

    《经济学人》:   
本书是上基金英雄的深入研究史,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关于这个神秘群体的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故事。他们开创了一个成功且灵活的行业,没有他们,金融业仍将是因循守旧的。



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谁缔造了对冲基金第一神话

   在美国迎来第二个黄金时期之际,在21世纪首次金融危机来临之前,很多对冲基金经理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实际意义上的主宰。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毫无征兆的繁荣,这种繁荣带来了巨额财富,而这种财富都聚积在看似波澜不惊实际上却大量获益的基金公司。就在2003-2006年的3年间,前100名对冲基金的资金翻了一倍,达到10000亿美元——这些钱足够买下在上海股票交易所上市的所有股票,也等同于加拿大一整年社会产出的总值。人人都认为对冲基金现象是新的、史无前例的,是一个新时代的标志性事物。“为对冲基金运作数亿美元的资金,并从中赚取几千万成为众多金融精英去华尔街的目的。”某一杂志文章的作者如是说。而另一名作者说:“对冲基金是股票市场发展的最终形式,是当前崇拜成功的合理的延伸。”

    不过对冲基金并不是新事物,也并非史无前例。上一段引用的第一句话出自2004年发表在《纽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而另一句话也是来源于该杂志,来自于差不多同样的文章,不过这篇文章发表于40年前。

  2004年的那篇文章称赞对冲基金经理是那种“能连续22天正确预测市场走向的人”,而1968年的文章则表明“对冲基金经理能连续7周每周盈利20%”。2004年的文章抱怨说“他们不仅傲慢狭隘,而且低调”,1968年的文章则说“大部分的对冲基金经理不愿谈论他们的成功”。
  

分享 评论 (0)
推荐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