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最大的谷物出口商之一、盘踞西海岸谷物市场的CBH集团,正在探索从根本上改变资本及管治结构,包括考虑以30亿澳元估值赴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上市。
ACB News《澳华财经在线》报道,8月15日,这家大型谷物储藏、运输、出口和面粉加工商向4600名种植户分发六十余页的小册子,列出未来可能适用于集团发展的三种治理结构,以征询其意见。
一种选择是,成为一个公众公司,大部分股份将由外部投资者持有。第二个选择是CBH集团采取“混合制”的合作社结构,投资者通过投资相关ASX上市基金或信托,种植户对合作社拥有所有权和控股权。澳大利亚大型乳制品公司迈高乳业(Murray Goulburn)以及新西兰的恒天然(Fonterra)即采取后一种模式。
西澳州一些大型种植户并不支持CBH集团企业制上市计划,其组建的Australian Grains Champion(AGC)提出第三种结构,即每位西澳州种植户以每股2澳元价格持有股份。在东部各州占主导地位的澳洲谷物处理巨头GrainCorp(ASX:GNC)及首域养老基金先期分别投入3亿澳元,以累计10亿元从农民手中购股,获得15%-20%左右的股份,再助其上市。
一些不同意CBH企业化的大型种植户认为,CBH董事会发布的这三个结构都没有向每个农户指出可能的财务影响和后果,也没有对CBH集团进行估值,以及可能的资本投入和股票价值做任何说明。AGC财团阵营的券商Patersons对CBH估值25.6亿澳元。
称雄东海岸的GrainCorp当前市值不到20亿澳元,如果CBH选择单独上市,二者将成抗衡之势,许多可以预见的增效作用将难以实现。
国际小麦价格处于近10年新低,全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Graincorp及CBH均面临相当大的盈利压力。2011年时,Graincorp净利润还曾达1.71亿澳元,到2015年已缩水至3210万澳元,作物收成不稳定以及谷物行业竞争加剧都是其中原因。
面对行情波动与激烈国际竞争,东西两巨头携手带来的互补与互相支持的作用受到期许。从盈利看,位于西海岸的CBH情况几乎正相反。2014年谷物处理量创出1590万吨新高时,盈利高达1.49亿澳元,而2011年时由于仅收粮650万吨,报出2140万亏损。
并且,有着83年历史的CBH占到全国谷物出口量的三分之一。与Graincorp携手将可获得更多高蛋白优质硬小麦,以满足亚洲面粉厂的需求,而一直以来CBH都有“东进”计划,近年来积极收购东海岸港口权益与储谷仓。
目前,Graincorp的投资计划仍面临西澳一些利益团体较大抵触。CBH集团董事会目前对各选项保持静默。
ACB News《澳华财经在线》报道,CBH企业化进程由来已久,2000年曾制定一个计划,最后流产。2010年选举董事以支持私有化再次失败。今年初,AGC再次发起公司化进程,拟引入GrainCorp和养老金基金,并计划将CBH推上市,并未获得足够支持。
CBH公司首席执行官Andy Crane表示,本次资本结构意见征询是为了给农户展示每个结构选择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利弊是什么,如何取舍。目标是采取一个尽可能公正的方法,选择一个最优结构。
CBH集团是一个全球性粮食贸易商,每年从西澳州的农户那里接收、评估、储存、船运、销售800-1600万吨粮食。集团拥有火车、4个港口资产权益,在全国拥有数百个销售终端和筒仓。CBH还拥有亚洲大型面粉加工商Interflour半数股权。集团年营业额35亿澳元,保守净资产价值16亿澳元。
种植户的意愿将会被收集上报,然后决定是否改变现有的合作社结构。CBH的公司章程要求股东特别会议投票要超过75%。这个难度相当高,也是前几次公司化失败的主要原因。
集团2015财年报告显示,公司当期收购粮食1360万吨,收入37.2亿澳元,净利润8270万澳元。
(郑重声明:ACB News《澳华财经在线》对本文保留全部著作权限,转发时请标注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