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入澳只获FIRB审批并不够 "社会牌照"是关键

一项基于众多在澳有投资项目或经验中国投资者访谈调研总结出,许多中国企业来到澳洲只顾埋头做事,却忽略许多关键因素,从而发展计划受到挫...
来源:《澳华财经在线》 编辑:Jackson Li, Mark Xu 2017-05-23 10:17:07 A+
 
\
中国对澳投资的领域经历十年变迁,同时也呼唤新的视角和方式(图片来源:澳华财经在线)
 
ACB News《澳华财经在线》5月23日讯 一咨询机构针对在澳有投资项目或经验的中国投资者进行较长时间访谈,并将相关资料经过浓缩和提炼,形成了一份长达68页的报告,题目定为《拿到社会牌照才是关键:经过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审批尚且不够》,报告于上周在北京发布。
 
报告的共同作者、Powell Tate 澳洲公司的执行副总裁、企业咨询专家阿利斯泰尔·尼古拉斯(Alistair Nicholas)在报告内做出如下总结:中国企业并不了解澳洲,在澳洲开拓市场的经验也较为不足,中国企业仍需要花费功夫去学习。
 
澳新银行中国区主管、澳中理事会(ACC)主席沃里克·史密斯(Warwick Smith)在报告前言部分说,很多中国投资者没能拿到社会牌照(Social Licence,其定义为一个项目在当地社群和其他利益相关方那里得到的持续认可和广泛支持和接纳),这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他提醒已经和即将进军澳洲的中国企业,要想在澳洲市场上获得成功,得到社会认可是基本的,也是必需的。
 
澳企入华提供镜鉴
 
尼古拉斯在中国工作了13年,也曾在北京开展自己的咨询业务。思及过往,他认为,中国企业目前在澳洲遇到的种种挑战,和澳洲企业10—15年前走入中国市场时颇为类似。
 
“当初进入中国时,每件事情都需要和中国政府打交道,拿到许可。我们往往在面临许多要求时也要琢磨原因,难以按照中国人认可的思路来思考问题。整个进展因此变得非常缓慢”,据澳洲人报援引其话说。
 
信永中和澳大利亚(ShineWing)在近期谈论澳企业入华时亦提醒,注意目标市场的独特性。比如在进入中国服务市场上,澳大利亚企业不能想当然,要针对中国需求进行行业实践与观念上的改变,迎合特定的客户喜好及要求,这种定制水平将远超矿业或农业贸易。
 
近年来中国对澳投资兴趣持续高涨,在澳大利亚FDI投资自2009年以来保持25%的突出增长率,投资目标正由矿业向新兴产业转移,如旅游、交通运输、金融、科技与地产。与此同时,更多企业希望在澳洲立足,推广自己的项目与产品,拓展海外市场。
 
中国企业进军海外时往往是拿自己最好最精彩的项目与产品,但尼古拉斯认为,问题多出在它们把注意力聚焦在产品上,而忽略了项目的外围。
 
成功的关键:“社会牌照”
 
ACB News《澳华财经在线》报道,上述报告指出,中国企业只顾埋头做事,却忽略许多关键因素,从而发展计划受到挫折。比如,宁波乳业集团通过政府审批,收购了位于维州吉普斯兰的5个农场。报告指出,包括宁波乳业集团在内的多数中国企业在交易之后的扩张计划并不顺利,他们可能没意识到,要成功扎根澳洲市场就必须在获取盈利以外,尤其注重承担社会责任。
 
相对应地,有一些中国企业在获取“社会牌照”上做得非常成功。澳华财经在线先前报道,上海中福集团在西澳大利亚金伯利地区奥德灌溉区进行大规模作物种植和食品加工投资进展获得当地民众与社区积极回应。
 
澳北部长麦特·卡那凡(Matt Canavan)在评论上海中福近期一项养牛场投资交易时表示,上海中福在奥德地区有着稳固声誉,是负责任的社区参与者,是有着良好就业吸纳能力与发展前景的农业公司。目前,金伯利公司已为库努纳拉地区70名员工创造就业机会,其中25%为原住民或托雷海峡岛民,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尼古拉斯从诸多访谈中了解到,中国投资者普遍存在一个认知误区。他们认为,中国企业在澳洲面临诸多问题,是因为公开了太多信息,却没有意识到自己传递了过少信息或传达了错误的信息。
 
对此尼古拉斯指出,“澳洲人想知道更多关于中国投资者的信息,就像中国消费者想了解更多关于卖给他们商品的外企信息一样。”
 
克服思维隔阂 表达共赢意愿
 
既然如此,中国企业如何寻找合适的解决办法?首先要认识问题所在。尼古拉斯讲到,被派往澳洲的中国经理就经营战略转变的必要性和位于北京或上海的公司总部沟通时,信息的传达并不顺畅,很多在于思路上难以契合。
 
比如在谈判桌上,澳方尤其重视互利共赢,一些中国企业较少去强调这点。作为防范,澳洲企业可能一开始就把谈判价码提高,出现不利情况时则选择放弃和撤离。
 
中澳贸易飞速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来分享。尼古拉斯提到,中国国家电网对新南威尔士州澳洲电网的收购,被堪培拉政府阻拦,中国国家电网网随后选择了巴西的项目。这对两国而言都丧失了共赢的机会。
 
尽职调查也是关键一环。报告提到,一些中国企业有时未能做详细的尽职调查,他们或者雇佣其他公司来做,也可能只是通过家族关系,即生活在澳洲、担任高级管理角色的中国人来做尽职调查。但他们毕竟不专业,缺少相应资质。对于后来的交易达成及项目运营会埋下隐患。
 
随着中澳经贸交流不断深入,关于中国企业在澳投资的路径、方法、方式的探讨也在持续进行。在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ACBC)近期举办的中国对澳农业投资峰会上,保健品集团澳佳宝的政府关系部门主管霍华德(Lyall Howard)与来宾分享了外国投资者如何处理政府与社区关系。
 
他强调,澳大利亚对外资一直具有依赖性,而本土的投资机遇要远远超过国内可以提供的资金。“这种对外资的需求不会改变,但外资交易在执行起来需要与政府进行复杂的沟通”。许多情况下需要有专业人士打理所有层级的政府关系,保持沟通顺畅。
 
霍华德提到了几点“实用”建议,包括首先本土企业与外资商谈时不要遮遮掩掩。因为通常媒体会最先爆料,这正是公众关心的热点话题。另外,向政府部门递投资提案时,往部长一级以上走,这很重要。参议院的后座议员很重要,当然,必须是在相应选区的议员。详见《只养其牛 不取其地 中澳农业投资的N种方式》
 
(郑重声明:ACB News《澳华财经在线》对本文保留全部著作权限,未经许可授权,禁止第三方以任何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分享 评论 (0)
推荐阅读

分享到